close

圖片0401.png

YouTube頻道: https://goo.gl/WJtqJn

FaceBook粉絲團: https://goo.gl/ES8o1w

YouTube頻道與Facebook粉絲團的頁面有影片可以觀賞,不想閱讀文字的朋友傳送門在這裡!

 

 

 

----------

漁人顧名思義就是以捕魚為業的人,而放到中國文化的脈絡下,第一直覺反應就是屈原〈漁父〉──一個世外高人的形象,但其實並非只有這樣一脈相承的漁人形象;以下從先秦源頭分類,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:「官」、「隱」和「勇」。

 

  • 「官」僚體系的漁人

為官的漁人最早可見於《周官》中的紀載:「漁人:掌以時漁為梁。」〈淮南子.時則訓〉文中一系列的「乃命漁人」、「命四監大夫」、「命婦官」等,可知道是一系列官職的總稱。還有漢代《新序》:「晉文公獵于澤,有漁父諫曰」都是官職中有「漁人」的證明。

綜上述可以推測,漁人作為官職的實際職責應該有三點:

  • 供給祭祀時,漁之所需。(不只是海鮮,還有像龜殼之類的祭祀物品)[註1]
  • 掌管水泉池澤之賦[註2]
  • 管理漁時[註2]

這些是漁人作為官職最基本的職務,各朝可能有所增減;相對於以下兩種形象,作為官職的漁人可能是裡面最純粹的一個支脈了。

 

  • 「隱」逸世外的漁人
  •  

起初,在屈原〈漁父〉和〈莊子.雜篇.漁父〉中有二個重要特質,一為隱世,隱士就代表不入仕,從而和第一類的官職有所區隔;二為一個引導者的角色,或許與被引導人的思想相去甚遠,也不可否認這個有智慧的老人,嘗試在用言語想要引導對方進入自己的「對」和「道」。

  • [註3],〈水經注.卷十.濁漳水〉的少翁都是繼承這樣的形象,坐著一葉扁舟而來,說了幾句話,再高歌幾首,最後鼓棹而去。
  •  
  • 漁父不再是對面的引導者,而是作者本人,例如「孤舟蓑笠翁,獨釣寒江雪。」
  • 漁父的智慧也轉化成心境的提升,所以詩句常常與「鷗」相伴,來代表悠然的心境,例如「況我垂釣意,人魚又兼忘。」
  • 「姜太公」形象的加入,漁父便從此多了一把釣竿。
  • 「姜太公」典故的化用,而有了「釣人不釣魚,七十得文王」、「莫道漁人只為魚」等詩句。

 

  • 以「勇」聞名的漁人

        以勇聞名的漁人與隱世的漁人最大的不同,其實在於「行動」,隱逸的漁人用的工具是語言,而且不強求對方;但有勇的漁夫是直面挑戰而行,堅持自身理念的。

最早應見於〈莊子.外篇.秋水〉:「夫水行不避蛟龍者,漁父之勇也。」是稱讚漁父有勇,故足以面對水上的險惡。

在〈吳越春秋.王僚使公子光傳.五年〉[註4]也記載了當時吳子胥逃亡時遇見一位漁父幫助他渡河,卻拒絕他贈的七星劍,最後甚至覆船自沉;這樣俠義的救人之舉,完整了以「勇」聞名漁父的形象。

莊子所稱讚的勇,在漢代〈淮南子.時則訓〉有進一步的解釋:「乃命漁人,伐蛟取鼉,登龜取黿。」正因為漁人的工作性質是和蛟、鼉(類似鱷魚)、龜還有黿搏鬥,所以才用「勇」來形容。

還有魏晉《續搜神記》[註5]中都還有救了落水的荀序的漁人,更不用說《水滸傳》[註6]的三阮、張氏兄皆為漁民起義了!

 

「隱逸」的形象和「勇士」的形象,在《太平廣記》中可見其逐漸融合,除此之外,又加入了道家神仙之術與鬼怪傳說。

 

[註1]

《周官》:「凡祭祀、賓 客、喪紀,共其魚之鮮槁。」《淮南子》:「乃命漁人,伐蛟取鼉,登龜取黿。」

[註2]

《周官》:「漁人:掌以時漁為梁。春獻王鮪。辨魚物,為鮮槁,以共王膳羞。凡祭祀、賓 客、喪紀,共其魚之鮮槁。凡漁者,掌其政令。凡漁征入于玉府。」

[註3]

〈南史.隱逸列傳〉: 漁父者,不知姓名,亦不知何許人也。太康孫緬為尋陽太守,落日逍遙渚際,見一輕 舟陵波隱顯。俄而漁父至,神韻蕭灑,垂綸長嘯,緬甚異之。乃問:「有魚賣乎?」漁父笑而 答曰:「其釣非釣,寧賣魚者邪?」緬益怪焉。遂褰裳涉水,謂曰:「竊觀先生有道者也,終 朝鼓枻,良亦勞止。吾聞黃金白璧,重利也,駟馬高蓋,榮勢也。今方王道文明,守在海外, 隱鱗之士,靡然向風。子胡不贊緝熙之美,何晦用其若是也?「漁父曰:「僕山海狂人,不達世務,未辨賤貧,無論榮貴。」乃歌曰:「竹竿籊籊,河水浟浟。相忘為樂,貪餌吞鉤。非夷 非惠,聊以忘憂。」於是悠然鼓棹而去。

[註4]

二人飲食畢,欲去,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:「此吾前君之劍,中有七星,價直百 金,以此相答。」漁父曰:「吾聞楚之法令:得伍胥者,賜粟五萬石,爵執圭,豈圖取百金之 劍乎?」遂辭不受。謂子胥曰:「子急去勿留,且為楚所得?」子胥曰:「請丈人姓字。」漁父曰:「今日凶凶,兩賊相逢,吾所謂渡楚賊也。兩賊相得,得形於默,何用姓字為?子為蘆中人,吾為漁丈人,富貴莫相忘也。」子胥曰:「諾。」既去,誡漁父曰:「掩子之盎漿,無令其露。」漁父諾。子胥行數步,顧視漁者已覆船自沉於江水之中矣。

[註5]

《續搜神記》:臨淮公荀序,字休玄。母華夫人,憐愛過常。年十歲,從南臨歸,經青草湖,時正帆風駃,序出塞郭上落水。比得下帆,已行數十里,洪波淼漫。母撫膺遠望,少頃,見一掘頭船,漁父以楫撥船如飛,載序還之,云:「送府君還。」荀后位至常伯長沙相,故云「府君」也。

[註6]

《水滸傳》:那漁人正是「浪裏白跳」張順,頭上箬笠,上面是箬葉裹著,裏面是銅打成的;蓑衣裏面,一片熟銅打就,披著如龜殼相似:可知道箭矢射不入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bllzhd2018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